小小的城裡,沒什麼新意,也沒天大的事發生。窗內的空氣,永遠比窗外高了五度。窗框圍住的這景,大致像是這城的縮影,木頭、水泥合成的暗色調。五點半,第一輛車固定在這時間離開了停車格,氣缸在冷空氣中顫抖了幾聲,才平息為低沉的規律喘息。八點四十分,車棚下的另一輛緩緩向後拐,閃過了旁邊的柱,再換擋向前。而我,烤了兩片土司,制式地陷入那張可以埋進三個人的白色大沙發裡。
上班的路上,二十分鐘的路得轉上十一個彎。有時候我會很享受慢慢地開,像是一個任性的小孩子,就是不想走進學校。但說我不喜歡這個工作,卻又很不盡然。我是滿意現在生活的,這點我是明白的。愛抱怨的個性依舊沒改,但怪罪的對象,巧巧轉成微不足道的瑣事時,天,也像亮了起來。從帶回了那個衣櫃開始,破天荒地開始摺衣服,實施的對象,又擴大到棉被和地毯。
生活,多少還是摻雜了恐懼,但是隨著長大,勇敢的成份卻也一點一點增加。小時候的我,總相信衣櫃裡有個怪獸,害怕牠半夜踢開了門,而我成牠的晚餐。這頭怪獸還是在的,只是它化身成別的有形無形的影子,埋伏在世界的各角落等著告訴你這世界的不完美,但是一陣溫暖籠罩的當下,一個笑容、或是一陣狂笑擠下的一滴淚,牠們被掃得一空,空間中再也容不下牠們的身影。
我總幻想,我有很多朋友在台灣。這是生活中的小小迷思之一,因為和他們的對話、對他們的瞭解,常常是封在在一個放了三年多的膠囊裡,某個程度來說,你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已經過期。你也不知道再過另個三年,他們會不會像是一場大停電後,冰箱的食物全部損壞。
於是,我開始喜歡人家說好朋友不一定要很常連絡的這套不合理說法。我一年半載的回去多半還是會見到大家,就像自己很久沒照鏡子,看到熟悉的人的改變,有時真的會讓人大吃一驚。其實,每個人都變得很快也變了很多。來美國第一個冬天,我晃回了台北,那年,朋友們大多離開了學校,開始了第一份工作,還記得出去吃了幾頓飯,久不見面的大家一開始就忙著交換名片,這不是我熟悉的場景。
後來幾次再回去,不再那麼常拿到大家的名片,我想這像是十八歲的生日吧! 剛拿到發燙的駕照,你是那麼樂於當個大人,樂於在大馬路上漫無目的地奔馳。這場景消失了,卻很快地又被新開發的其他遊戲取代。總之總之,我們都要相信,我們曾經有的交集,會因為生活的不同,異質性很快很快地填補在我們間。
前一次回去,大家都還很努力地延伸觸腳,工作的人,大概也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都換了第二份工作,很多人換了領域,在一塊新的土地上慢慢建立自己的王國。還在唸書的人,你在他們臉上慢慢看到了那張曾經在課堂上看過老師的臉,你終於明白,所有的改變,不是在一天發生的。不管職場或學校裡的人,大家都在不同的角落努力著,那種感覺其實很棒呀! 我們,都在長大。
我想起了小時候的我,回到一個很小很小的年紀,那時的我,三歲,還沒到該知道長大要做什麼的年紀。但是我告訴了媽媽三個「不要」。「不要當警察」、「不要當軍人」、「不要結婚」。這三件事,對三歲小孩,都太危險了。大學畢業後,我被迫違背我當初對自己的約定,變成了軍人,這一待還是兩年。但這兩年,卻又給了我一些啟發,讓我徹底地改變了我大學時候訂好的計劃。
至於第三件危險的事,我可還沒試過。倒是越長大,越覺得危險,這真叫人承認三歲小孩的話還是有某一程度的可信。
好吧! 坦白說,我覺得來美國前,我對自己的期望遠比現在高出許多。曾經,也是真的想做出什麼大事的。雖然這些想法,少有人知,但這三年,我覺得我並不是踏在那條路上,我很少再為了一個新奇的想法眼睛一亮。眼睛還是在打轉,只是聚焦在不同的事物上。也許困在一個大公司,會讓人覺得和夢想有些絕緣。但我想起我以前的老闆說,「只要努力,你要往上爬,沒有人擋得住你」。這種想法聽起來很暴力,但的確夠讓人想要每天早半小時起床。
但是,但是,我過得很好。大約在努力與懶散間的平衡拉据上。若有似無的壓力,確保人不會睡死或過勞。我的生活圈也呈線性般地緩慢成長,不會碰一聲掉進一群認識不滿一個禮拜的人裡,也不會找不到人說話。我知道我是幸福的,一切,不只都在掌握中,還比計劃的再更甜了一些。
傍晚,黑暗裡,開著101回家,對向一長串的車燈,刺得睜不大眼。我知道對得起自己的今天,也成功地為自己而活。剩下的一個夜,要休息,也要放緩自己的腳步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